科学院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故障排除秘籍,速来掌握!

在科学院的实验室里,污水处理设备肩负着处理实验产生污水、保护环境的重要使命。然而,设备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,影响其正常工作和污水处理效果。对于科学院这种对实验环境和污水处理要求极高的场所,及时有效地排除设备故障至关重要。下面,就为大家详细讲解科学院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的故障排除技巧。

一、设备运行异常但无报警显示

在科学院实验室中,有时会遇到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状态明显异常,如电机运转声音异常、设备振动加剧等,可控制面板却没有报警显示的情况。据不完全统计,这类故障在设备运行故障中约占 15%。

科学院实验室污水系统的特殊性与故障特点

设备类型普通实验室科学院级实验室
处理工艺2-3级处理4-6级处理
监测参数3-5个12-18个
自动化程度半自动全自动+AI预警

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设备的传感器或控制系统出现了问题。例如,电机的振动传感器可能出现故障,无法准确检测到电机的异常振动并发出报警信号。解决办法是首先检查设备的传感器连接是否松动或损坏,对于振动传感器,可以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器进行检测,看其是否能正常工作。若发现传感器故障,应及时更换新的传感器。同时,检查控制系统的参数设置是否正确,是否存在程序错误等问题。对于复杂的控制系统故障,可能需要联系设备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理。

科学院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故障排除秘籍,速来掌握!插图

常见科学院实验室设备超滤/RO膜系统异常(附院所级解决方案)

  • 症状诊断表
现象可能原因院所级处理方案
产水量↓30%微生物污染0.1%过氧乙酸循环清洗
电导率突升O型圈老化更换EPDM材质密封圈
压力差>3bar胶体污染碱性清洗剂(pH11-12)冲洗
  • 中科院某所案例:采用梯度温度清洗法,膜寿命延长至5年+

二、污水处理效果突然变差

科学院实验室的污水成分复杂,对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极高。若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突然变差,如出水的化学需氧量(COD)升高、重金属离子去除不达标等,会带来严重影响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约 25%的设备故障与污水处理效果变差有关。

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多种。其一,生物处理单元的活性污泥出现问题。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是分解污水中有机物的关键,若活性污泥的浓度过低、微生物活性下降或受到有毒物质的抑制,都会影响处理效果。一般来说,科学院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的活性污泥浓度应保持在 2000 – 4000mg/L 左右。此时应检查活性污泥的浓度和性状,若浓度过低,可适当添加污泥;若发现污泥中毒,需找出有毒物质来源并进行排除,同时采取措施恢复微生物活性。

其二,化学药剂投加系统故障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,投加合适的化学药剂对于去除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至关重要。例如,用于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絮凝剂投加量不准确,就会导致重金属离子去除不达标。正常情况下,絮凝剂的投加量应根据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进行调整,一般为 50 – 100mg/L。检查化学药剂投加系统的计量泵是否正常工作,药剂管路是否堵塞,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维修或调整投加量。

三、设备频繁停机重启

设备频繁停机重启会严重影响污水处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。据统计,约 10%的设备故障表现为频繁停机重启。

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常见原因是设备的过热保护功能启动。科学院实验室的污水处理设备长时间运行,可能会导致电机等部件过热,为了保护设备,过热保护装置会自动触发停机。此时应检查设备的散热系统,如风扇是否正常运转、散热片是否堵塞等。若风扇故障,应及时更换;若散热片堵塞,需清理散热片上的灰尘和杂物,确保散热良好。

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设备的电气系统存在问题,如线路短路、接触不良等。检查设备的电气线路,查看是否有破损、老化或接触不良的情况。对于短路的线路,应及时修复或更换;对于接触不良的连接点,要重新进行连接并确保连接牢固。

四、设备仪表显示异常

科学院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的仪表用于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参数,如压力、流量、水质指标等。若仪表显示异常,会影响操作人员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判断。据了解,约 10%的设备故障与仪表显示异常有关。

可能是仪表本身出现故障,如显示屏损坏、传感器失灵等。对于损坏的显示屏,应及时更换;对于失灵的传感器,要进行校准或更换。也可能是仪表与设备之间的连接线路出现问题,导致数据传输异常。检查连接线路,确保线路连接正常,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。

科学院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的故障排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,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。

维护周期建议

  • 每日:检查超纯水冲洗系统
  • 每周:备份控制参数
  • 每月:进行FTIR光谱检测